
地址: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十里河街道辦事處浪子街村
傳真:024-89150383
郵編:110102
郵箱:xudequanx@163.com
有色金屬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
文章來源: 更新時間:2013-10-31
?。ㄒ唬┤〉玫某删?br />
"十一五"期間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,技術裝備、品種質量、節能減排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,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,也為進一步轉變產業發展方式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1、生產持續增長。據初步統計,2010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3121萬噸,表觀消費量約3430萬噸,"十一五"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3.7%和15.5%。其中, 精煉銅、電解鋁、鉛、鋅、鎳、鎂等主要金屬產量分別為458萬噸、1577萬噸、426萬噸、516萬噸、17萬噸和65萬噸,年均分別增長12%、15.1 %、12.2%、13.7%、12.5%和7.7%,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24%、40%、45%、40%、25%和83%。
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.3萬億元,實現利潤總額2193億元,"十一五"期間年均分別增長29.8%和28.1%。
2、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提高。 "十一五"時期國內自主開發的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、底吹煉銅、海綿鈦大型還蒸爐等技術實現了產業化,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等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。目前技術裝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銅、鎳冶煉產能占95%,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產能占90%以上,先進鉛熔煉及鋅冶煉產能分別占50%和80%。多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銅、鋁加工生產線投入生產。
3、產品結構有所改善。 銅、鋁、鉛、鋅、鎳等10種產品的64個品牌已先后在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注冊。通過引進技術及裝備并經過消化吸收與再創新,鋁板帶箔、大型工業鋁型材、精密銅管箔、鈦棒、鎂壓鑄件等產品實物質量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,基本滿足了電子信息、航空航天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高精尖產品的需要。
4、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。 "十一五"期間累計淘汰了落后冶煉能力銅50萬噸、電解鋁84萬噸和鉛40萬噸。2010年綜合能耗氧化鋁508千克標煤/噸、銅347千克標煤/噸、鉛376千克標煤/噸、鎂5噸標煤/噸和精錫1.5噸標煤/噸,比2005年分別下降41.6%、43.7%、15.1%、38%和60%,鋁錠綜合交流電耗為14013千瓦時/噸,比2005年下降620千瓦時。二氧化硫回收率由2005年的90%提高到2010年的95%。
5、循環經濟實現較快發展。 2010年再生銅、再生鋁及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240萬噸、400萬噸和135萬噸,"十一五"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1.1%、15.6%和37%。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進入了產業化應用階段,赤泥回收鐵、鋁電解槽廢內襯回收、鎂渣回收等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取得初步成果。
6、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。 中鋁公司重組云南銅業、焦作萬方、包頭鋁廠、蘭州鋁廠、連城鋁廠、撫順鋁廠等,成為全球第二大氧化鋁和第一大電解鋁生產企業;中冶集團重組葫蘆島有色集團,中信集團重組白銀有色金屬集團,中電投集團重組青銅峽鋁廠以及魯能晉北鋁業等,企業實力得到顯著增強。2010年,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分別為銅76%、電解鋁67%、鉛45%、鋅50%、鎂55%。
7、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。 有色金屬冶煉產能已開始逐步向資源能源豐富的地區轉移,2010年西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占全國比重達到51%,鋅占56%,鎂占50%,分別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、2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。